发布时间:2022-12-05
夏页文,原名夏芳林,山东长清人。早年就读于长清县立中学、山东省立师范学校。1936年加入中华学生救亡联合会和抗日救亡团体文化友联社。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7月,被党组织派回长清,在县立中学组织母校同学会,联络进步学生。8月,建立长清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为负责人。10月,与魏金三、张耀南等建立长清县各界人士抗敌后援会,任宣传队长。1938年2月参加马湾起义,成立了抗日武装。5月部队改编,任抗日十支队独立营一连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参加创建、发展大峰山抗日根据地。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政治部组织干事、营教导员,抗大一分校总支书记、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教导大队政委、第一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长、四团政委等职。
1949年5月起,任第二野战军军大五分校四大队大队长兼政委,西进支队七大队政治部主任,进军贵州。建国后,历任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部长兼市教育局局长、市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贵阳市政协主席、市长,省农业厅厅长、党组书记,中共贵阳市委常务书记、第一书记,贵州省委委员,贵州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全国第六届人大代表。
人民忘不了您——夏书记(节选)
秦世昌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老百姓对父母官的祈盼,也是我们检验父母官的基本标准。夏书记作为贵阳市的父母官,他的情始终与贵阳市民的情交织在一起,老百姓开心他高兴,老百姓有难事他忧心。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贵阳市有两个方面的老大难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市容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二是吃水、吃菜、乘车“三大难”的问题,这些事都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夏书记情系市民的疾苦,他常说:共产党的“官”不为百姓的事作想,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1979年他复出工作后就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他常深入街道、机关、工厂了解情况。更为让人感动的是,为了了解实际情况,他还经常独自一人走大街串小巷,身边没有工作人员,更没有新闻单位的记者随行。他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及时向主管单位提出,是批评又是指导,是对工作的要求,更是对同志的爱护。他严厉地向云岩、南明两城区提出批评,要求加强领导,整顿作风,迅速改变城市卫生面貌。
在治“三乱”活动中,夏书记身先士卒,带头参加清扫大街和南明河清淤劳动。他还深入市糕点厂等后进单位进行检查,了解情况,限期改正,推动了治理“三乱”工作的开展。1982年以后,根据夏书记的指示,成立了市区城管专门机构,把治理“脏、乱、差”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放在一起抓,逐步摸索总结经验,不断改进领导方法。以辖区为单位实行层层承包责任制,对环卫管理站实行清扫、清运定额劳动超额奖励责任制。城管部门严格取缔违章摆摊设点,使整个整顿市容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经过艰苦的努力,治理“脏、乱、差”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1985年后,在全省连续开展三年爱国卫生运动大检查中,贵阳市南明、云岩两区被评为一、二名。
造成“三大难”的原因,除了供水难主要是投资不足造成的外,吃菜难、乘车难则是体制和政策造成的。在当时情况下,计划经济还未转轨,思想受约束,而要突破在长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思维模式是很困难的。但夏书记为解百姓生活之难,大胆解放思想,力排众议,以对人民利益的高度责任感和极大的政治勇气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果断地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实行改革,采取增加投入,放开蔬菜价格,增加营运车辆,准许“中巴”“的士”民营,扩建水库,新建水厂等有效措施,在不长的时间内使三个“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这些成功的改革措施,当时在全国是没有先例的。书记为人民,人民怀念你。为改变贵阳市民的生活,夏书记呕心沥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艰辛的劳动,人民熟知你,人民感激你。因为你为党的事业、人民生活的富裕“春蚕到死丝方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