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故事 | 从小学教员到抗日名将——魏金三

发布时间:2022-07-08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魏金三同志,是抗日战争初期长清县党组织的创建人和领导者,是长清县第一支抗日武装——山东泰西人民抗敌自卫团第四大队(即后来的大峰山独立营一连)、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长清县的抗日斗争开展得轰轰烈烈,在泰西地区闻名遐迩,魏金三同志功不可没。

      魏金三同志原名魏福品,别名魏晋,1913年6月3日出生于长清县归德南坦山阎家楼村一个贫农家庭。父亲魏正勤是小学教师,为人正直勤劳,急公好义,是村中德高望重、群众信赖的长者。母亲是一位朴实善良的劳动妇女,辛勤撑持着清贫的家庭。在父母的熏陶教育下,金三自幼具备了勤劳、朴素、正直的品格。旧中国农村封建势力猖狂,广大农民在沉重的剥削、压迫下极度贫困和痛苦。这黑暗的现实,在金三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牢固地形成了同情劳动人民、憎恨封建势力的强烈正义感,并成为他后来迅速接受马克思主义,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思想基础。

      魏金三在生活上始终保持着俭朴作风,与战士们甘苦与共,从不要求特殊待遇。他自幼生活贫苦,身体瘦弱,性格却十分坚忍顽强。在兴隆镇伏击敌人的战斗中,他率部向溃逃的敌人冲锋,右臂腕骨被子弹穿透后流着血继续追歼敌人,直至取得胜利。上级党组织让他进医院治疗休养,他却坚持留在部队。当时部队医疗条件很差,致使他的伤口感染化脓,医生不得不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用沾着碘酒的纱布,在其伤口穿孔中摩擦消毒。剧烈的疼痛使他脸色苍白,满头冷汗,身旁的战友们都不忍正视,魏金三却一声不吭,坚持到底。

      魏金三对自己要求严格,对战士关怀备至。九团三营在巨(野)南一带活动时,一天夜晚,部队行军经过一个辽阔的沼泽区,水深及腰。到达宿营地后,战士们已极度疲惫,倒地就睡。而魏金三不顾劳顿,连夜深入各连队了解有无战士掉队、生病的情况,大家印象至深。打郓城县小民屯据点时,战士们冒着敌人的机枪扫射矗立起7米多高的云梯向据点攀登,伤亡较大,为了保证取得胜利,魏金三站在梯子下亲自指挥,战斗了一整夜后终于拔掉了这个据点。在吴桥战斗中,部队连续作战数日,有一次直到天黑才有给养送上火线。而送来的黑粕子窝窝头因天热已经变质,难以下咽。魏金三带头拿起变质的窝头,张口就吃,战士们的不满情绪逐渐消失,保证了战斗任务的顺利完成。

      魏金三谦逊诚恳,平易近人,民主作风特别突出,无论对上对下,都以同志态度热情相待。他常说,团结同志要多看人家的优点,对同志缺点和错误有耐心的批评、教育,帮助其改正。他经常与同志谈话到深夜,在谈话中总是耐心的听完人家的话,才说出自己的意见。因此,同志们乐意接近他,愿意向他说心里话,同他谈话后觉得心情舒畅,大峰山抗战局面打开后,魏金三经常教育干部战士要戒骄戒躁。他指出:“局面打开了,老百姓拥护我们,我们要倍加爱护群众,爱护根据地的一草一木,个别人滋长了官僚主义,军阀作风,态度粗暴,甚至打骂群众,这是应当坚决改正的。”当工作中遭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时,他总是乐观地鼓励指战员:“革命是困难的,但最后胜利是必然的。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的事业,任何力量阻挡不住它前进的步伐。”

      魏金三作为一名党的干部,不但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而且对党性原则身体力行。上级组织多次调动他的工作,他总是坚定而愉快的服从组织分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考虑工作条件的好坏,他总是殚精竭虑,想方设法地克服困难,把党交给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