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丨病床上,他对着镜头再敬军礼

发布时间:2021-07-05

人物档案:我叫杨景恩,今年92岁,党龄73年。有了共产党才有今天的好日子!

    “那一年我也就30多岁,跟战友们一起拍了这么一张照片……”

  翻看着保存在手机相册里的一张张黑白照片,杨景恩的思绪被拉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生于乱世,18岁参军后离开家乡,参与了数十场战斗,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火线入党。

  如今,92岁的他已经卧床多年。纵使岁月无情,说起对党的忠诚,他的眼神依旧如少年般坚毅。

  报名参军

  不反抗就活不下去了

  1929年,杨景恩出生在黑龙江,三四岁时随父母回到德州市平原县。在他记忆中,自己还曾在村里的学校读了半年书。上世纪30年代末,日寇侵略打破了乡村的平静,有钱有势的还各自拉起了队伍。

  “那时候,普通百姓几乎都没有土地,只能在地主家打长工、打短工,还经常被克扣工钱,还得给恶霸交钱、交粮。”杨景恩说,在那个时候,不反抗就活不下去,于是他16岁便参加了民兵,斗地主、斗恶霸。

  1947年,村里来了参军动员队,杨景恩毫不犹豫报了名,父母也十分支持,刚满18岁的他离开了家乡。

  到了新兵连,杨景恩当民兵时练就的一身本领有了用武之地,还很快学会使用各种武器。“参军的那一刻我就想好了,死了也没什么要紧。”杨景恩说,他做好了时刻上战场的准备。

  很快,杨景恩参加了淮海战役,被分到机枪班。

  杨景恩回忆,有一次,敌人的炮火很猛,一发炮弹正好落在他们埋伏的隐蔽工事里爆炸了,“我们一个班12个人都被埋在土里,有的露着腿,有的露着胳膊。我一个一个把人拉出来,还是有两个没找到……”

       冲锋在前

  渡江战役中险被漩涡卷走

  “共产党好,是为人民服务的,我坚决跟党走!”

  1948年夏天,由于战斗勇敢、不怕牺牲,杨景恩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火线入党。介绍人班长张继和、排长王金山的名字,他到现在也经常挂在嘴边。那时,他不过是19岁的小伙子,但对“党”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他说:“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不能光管自己,还得照顾战友,任何时候都要吃苦在前。”

  杨景恩记得,好多次会议都是在战壕里召开的,党的精神和任务就在战壕里传递,“条件非常艰苦,不像现在,开会还能坐在一起,还能喝口茶。”

  渡江战役前,杨景恩所在的部队在长江边训练,研究水上作战计划。1949年4月,战斗打响了,用沙袋在船上垒起工事,架好机枪,杨景恩带着战友们在枪林弹雨中冲向对岸。临近江边,船无法完全靠岸。“我第一个跳下水,没想到遇上一个漩涡,突然就把我往水底卷!”杨景恩说,他们身上背着的各类装备重达30公斤,情况十分危急,若不是战友们迅速将他拉起,或许他就永远留在了江水之中。

  杨景恩对战友们十分感激,不承想战友们却连连称赞他是英雄,“要不是你冲在前边,我们都得叫漩涡卷了去!”


       难忘党恩

  日子“苦中苦”到“甜上甜”

  1952年,杨景恩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在朝鲜戍守一年多时间。回国后,他先后被调往空军、陆军,还在部队学校学习政治和文化。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他来到原长清县纪委工作。

  “在纪委查案子,别人不敢去的我去,别人不想去的还是我去。”杨景恩说,当时个别同事由于是当地人,办案时总怕得罪人,而他从不在意这些,像在战场上一样无所畏惧,有时到艰苦的农村查案,一住就是半月,“我是党员,就得冲在前边。”

  老人一生刚直不阿,他的儿女也在这样的红色基因传承下长大,儿孙辈几乎都是党员。照顾老人起居的儿媳王英说,老人始终保持着跟党走、听党话的信念,即便躺在病床上也关心国家大事,阅读《老干部之家》杂志,从未有一天落下。说起如今的生活,杨景恩连连表示:“有了共产党才有今天的好日子!日子从‘苦中苦’到‘甜中甜’,要感恩共产党!”

  因患病,杨景恩卧床已有五六年,但他面色红润、思维清晰,十分健谈。采访时,杨景恩还特地穿上军装,即便身体只能靠在床上,也掩不住曾经的飒爽英姿。

  镜头前,老人的军礼依旧标准,眼神依旧坚毅。

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