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以人民之名,铸基层反腐之盾

发布时间:2025-02-24


马山镇纪委科员 李立飞

2025年1月5日至8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四集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这部以“人民”为核心的专题片,通过12个典型案例的深度剖析,展现了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与温度。作为乡镇纪委的青年干部,我深刻感受到这不仅是一部警示教育片,更是一面映照基层治理的明镜、一剂激浊扬清的良药。

专题片以《惩治蝇贪蚁腐》开篇,直指群众身边的“微腐败”。片中揭露的校园餐回扣、高标准农田建设贪腐、住房维修资金挪用等案例,看似金额不大,却直接侵害了群众的“菜篮子”“钱袋子”,甚至动摇了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基础。这类案例警示我们:基层腐败虽小,却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最直接的“拦路虎”。在乡镇工作中,类似风险点比比皆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民补贴发放、扶贫资金使用等领域,若监管缺位,极易滋生腐败。专题片提出的“风腐同查同治”理念,正是要求基层纪检干部既查不正之风,又挖腐败根源,将“拍蝇”与“扫蚁”结合,形成震慑。

专题片第四集《以案促改促治》强调,反腐败不仅是“清除毒瘤”,更要“修复肌体”。吉林省在查处校园餐腐败案后,推动全省完善食材采购招标制度,建立透明化监管体系,从源头堵住漏洞。这种“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思路,为基层提供了方法论。乡镇纪委应以此为导向,将个案查处与制度建设结合。例如,针对农村集体资产流失问题,可推动建立“三资”管理平台,实现资金流向实时公开;针对惠民补贴“跑冒滴漏”,可联合审计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并完善“一卡通”发放机制。同时,通过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如组织村干部观看专题片、开展廉政谈话,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

作为乡镇纪检队伍的新生力量,专题片给予我三重启示:一是要坚守人民立场,腐败问题本质上是立场问题。片中一名基层干部因克扣低保金被查处,其根源在于将“公权”异化为“私器”。青年干部必须始终铭记“权为民所用”,在低保审核、危房改造等工作中,以“显微镜”般的细致守护群众利益。二是要锤炼斗争本领,面对新型腐败,仅凭热情不够,还需提升专业能力。例如,学习财务审计知识以识别虚假账目,掌握信息化工具以分析异常数据。片中提到的“全周期管理”理念,要求我们既会办案,更善预防。三是要涵养廉洁自觉,专题片中,一名刚入职的公务员因接受企业宴请被问责,警示我们“慎初”“慎微”。青年干部当以“扣好第一粒扣子”的决心,在人情往来、工作诱惑前守住底线,让清廉成为职业生涯最厚重的底色。

《反腐为了人民》不仅是一部专题片,更是一份“以人民为中心”的反腐宣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基层纪检干部肩负着净化政治生态、护航民生发展的双重使命。我们将以专题片为镜,既做“啄木鸟”清除蛀虫,更当“护林员”培育正气,让每一分惠民资金落到实处,让每一寸土地沐浴清廉之风。唯有如此,方能不负人民重托,书写新时代基层反腐的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