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9
平安街道纪监工委 张艳艳
在今年央视元宵节晚会上,小品《非常“满意”》围绕着“记者进村采访”演绎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情节。我们在发笑的同时,也应当思考:这些艺术作品中的情节,是否也真实地发生在生活中呢?提到形式主义,不禁让人想到一系列顺口溜:花拳绣腿打幌子,拍照打卡做样子,攀比阔气讲面子,形象工程堆票子……这些工作方式,表面看来红红火火、如火如荼,实际是骗人骗己的“狗皮膏药”。如何揭掉这张“无效膏药”,考验着政府基层治理的智慧。
其实,每项工作安排部署的初衷都是好的,是为了提高效率、优化流程,更好地服务民生。究其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是因为在执行环节上,为了图省事,没有做到“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将问题不加分辨一股脑儿扔到基层。例如,当下的数字政务、网络沟通,一方面能够让基层干部减少沟通成本,节约来回“跑腿”开会、报告的时间,尤其是对偏远乡镇的干部而言,这无疑是件大好事。但是,如果滥用数字政务,将不必“上网”的事项强制“上网”,频繁打扰基层干部、加重了基层干部的负担,“好事”就成了新的形式主义,成了四风问题在数字化背景下的翻新变异。
整治形式主义要在转变思想上下功夫,在纠治行动上见真章,确保霜刃所向、利剑所指。
当好“服务员”,建立务实工作的标准,不做“甩手监工”。居其位则尽其诚,一是要主动换位思考,将工作精准分类、准确传达到基层,绝不能用漠不关心的态度敷衍塞责,简单认为自己只是执行过程中一环,机械执行上级的政策要求,将压力转移到基层。二是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精简实务,坚持用务实的工作标尺衡量工作,把基层干部从繁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精力来服务基层群众,更好地干事创业。
锁定“靶向点”,做好长久纠治的文章,常下“透地雨”。要紧盯形式主义频发的工作环节和权力节点,打破上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壁垒,将能合并的工作尽量合并,避免基层重复报送;要建立规范的督查和监督机制,坚持务实的工作导向,减轻基层干部的心理负担,轻留痕、重结果,做到“询事考言”;要加强动态监管,根据工作实际调整纠治方案,真正将纠治做到实处,防止方案在基层“水土不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形式主义是容易回弹的顽疾沉疴,也绝非一朝一夕就可将其拔除。要紧盯形式主义老问题和新表现,锲而不舍地抓,久久为功地抓,让刀出不归鞘,风吹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