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故事 | 长清抗日民主县长张耀南

发布时间:2022-07-07

      张耀南,原名张星寿,字耀南,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张夏纸坊村人。1901年2月5日生,1974年10月5日逝世。张耀南早在学生时期,就在一些进步书刊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一个坚定的民主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他在20世纪20年代曾立志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后来,因在实践中一再碰壁,才逐渐认识到,离开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孤立地去搞教育和实业,将是一事无成的。他经过自己不断地探索,在党的教育和影响下,20世纪30年代逐渐从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于1937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简称“民先”)。1939年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他历任抗日游击队连长、营参谋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长清县抗敌后援会主任、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武装工作团团长、县长、泰西地区专员,山东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泰山林场场长、劳动大学校长等职。他的一生,是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一生,是为革命光荣战斗的一生。

      心底无私天地宽

      张耀南为人处事大公无私,从不计较个人名利。他所向往的是为人民做大事,而不是当大官。七七事变后,他在本县奔走呼号,宣传抗日,联合青年(多是他的学生),发展武装。张耀南是一个能上能下的人民勤务员。有了这种高尚的思想品德,他在各个时期的不同岗位上都能埋头苦干,艰苦奋斗,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在抗日战争中,张耀南动员自己的家人及朋友先后参加革命,奔赴抗日第一线。他的侄子张刚、外甥王兴尧,亲戚张仁卿、张文卿等5人为民族解放献出了生命。同时,他把自己的全部房产、土地献给了国家。张耀南对自己的亲属严格要求,有时近乎苛刻。为减轻人民负担,机关精简时,张耀南首先把妻子王芳精简为家属,断绝了国家供给。王芳就纺纱织布,生产自给,但仍然积极参加当地的妇女工作。她还当了义务“炊事员”“护理员”,为来往的干部、战士做饭,为伤病员送饭、喂水,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革命的老嫂子、老大姐、老大娘”。1949年,泰西专署主任刘鲁夫在机关党委会上同大家一致商定,给王芳列编、定级。当刘鲁夫向张耀南提出此事时,张耀南执意不肯。他说:“王芳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但现在提出列编不行。坏事没人比,好事有人攀,我们再处理这类问题时就不好说服别人了。国家还很困难,决不能人人都争待遇……”

      以身作则作表率

      在艰苦的斗争岁月里,张耀南始终坚定、沉着、乐观,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着别人。他严以律己,生活作风十分俭朴,与群众同甘共苦。组织上分配给他的马,他很少骑,不是用来驮运物资就是用来运送伤病员。而他同年轻人一样,雨天雪夜步行到宿营地。因敌人不断“扫荡”,根据地狭小,几乎夜夜行军,年轻人亦感觉疲劳,而他若无其事,照常工作,主持会议、批阅文件也从不言苦。

      1941年到1942年间,日军曾6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在根据地内执行碉堡政策、封锁政策,几里一个据点,纵横挖掘封锁沟。经常“扫荡”“清剿”,把群众弄得财尽粮绝,加上久旱不雨,庄稼连年歉收,民不聊生。部队和工作人员减少粮食定量,张耀南和大家一样勒紧裤带,掺吃糠菜、树叶,甚至能吃的树皮也都吃了。有时,炊事员忍不住要给他加一点饭,他总是严厉制止,耐心劝说,坚持与大家同甘共苦,并一再教育同志们不许与民争粮。有一天晚上,张耀南实在饿坏了,在院子时捋了一把树叶填进嘴里,正巧被警卫员看到了。警卫员实在忍心不下,第二天悄悄买了两个饼放在张耀南的桌子上。张耀南发现后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你买走一个,群众那儿不就少一个吗?我们多吃一口,群众就要少吃一口!马上退回去!”长期残酷的战争生活中他同大家一样吃糠咽菜,还不时安慰大家说:“这不算苦,比起红军长征来,还强得多呢!”

      真情投入爱同志

      张耀南对自己和家人要求严格,对同志却关怀备至。有的同志生了病,他就掏出仅有的津贴费买只鸡来,给他们补养身体。他一贯对人关心、热心、耐心。1939年,武中奇在济南掩护山东纵队第四支队的秘密联络站时被日军发现,全家老幼9人逃到长清,生活无依无靠。魏金三写了张便条,让人去找张耀南帮助解决武中奇一家人的生活问题。张耀南当即批准,对武家老幼均按部队供给标准(每天5分钱菜金)供养起来。可是此时,张耀南的妻子王芳正带着年幼的子女在黄河边东藏西躲,到处流浪,没有任何供给,全靠王芳劳动所得和亲友们接济度日。

      张耀南的学生孟叶鸣曾提起过这样一件事。由于父亲耳聋,孟叶鸣一家靠其祖母和母亲做缝纫维持生计,生活困难。学校举行教学大楼落成典礼时,孟叶鸣把家中的一把剪刀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剪字、剪花、做手工,但由于人多手杂,剪刀不见了。张耀南知道后专门买了一把新剪刀。孟叶鸣不好意思接受,张耀南再三说:“你家的情况我都知道,这剪刀是你一家人谋生的工具,不能没有啊!”孟叶鸣把剪刀带回家向奶奶和母亲转达了张耀南老师的话,全家非常感动。从此,全家人都小心翼翼地使用这把剪刀,十分珍惜。

      张耀南去世后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

      一生奔走,皆是为国为民

      两袖清风,方显其高其大